【热闻】返乡创业的年轻人

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23-05-14 11:33:12

来源:名律网

从山东回老家种植西瓜后,26岁的魏瑾为村子带来的变化是,老家安徽砀山的西瓜越发甜了;从梦想走出大山到如今回归田园,28岁的王俊凯开民宿、办研学、做旅游,让更多人知道了打鼓岭这处小众景点;从打拼两年的大城市离开,33岁的朱朕一头扎进家乡的蓝莓园,成为电商达人,助力农产品“破圈”……

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机遇。这里有乡土情怀,同样有创新梦想,能为青年提供人生出彩的舞台,年轻人的热情也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凭着一股拼劲,这些年轻人返乡创业、不负青春,扎根田野、回报乡村,成为“新农人”。他们也带动了越来越多善学习、肯钻研的年轻人返乡,不断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相关资料图)

西瓜棚里琢磨“育苗经”

西瓜棚里的气温逐渐升高,魏瑾伸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沿着瓜苗间的空隙,继续朝里走。一排排西瓜苗绿油油的,铆足了劲向上生长,一朵朵小黄花点缀其间。魏瑾时不时弯下腰,低着头,仔细观察叶片生长的状态。

“头茬西瓜早已提前上市,棚里这批还在授粉阶段。这会儿时间和温度都很关键,若是掌握不好,很可能影响果实发育。”今年26岁的魏瑾是砀山县百思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谈起西瓜种植,她如数家珍,打开了话匣子。

别看她是个95后,脸庞稚嫩,略显青涩,和西瓜打交道却已经有8个年头,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从学校毕业之后,魏瑾本在宁波创业,听闻爷爷种了半辈子西瓜,竟然遇到大难题。“那段日子,不是买不着苗就是存活率低,老人家愁得吃不下饭,我在外地也跟着干着急。”一通电话,让她在有些心疼的同时,也动了返乡的念头。

空有热情,却没经验,魏瑾心里清楚,对西瓜育苗一窍不通的自己,回去帮忙也有心无力。思来想去,她决定先去山东学艺。“我们这儿老一辈瓜农都是从外地买苗,也不懂嫁接方法,没想到,西瓜重茬还会导致瓜苗发生枯萎病。”魏瑾说。2015年起,她在潍坊一家种植公司待了两年,学习当地先进的育苗技术,把技术带回家乡。

换上工装,握紧小刀,“唰唰”两声,西瓜苗、南瓜根已处理好。育苗基地中,魏瑾正熟练地将根苗嫁接在一起。操作看似简单,技术含量可不低:削苗角度要对准、接触面积要够大、养护更得精心细致……这些诀窍,魏瑾早已烂熟于心。她解释,西瓜苗接在南瓜上,就能吸收更多养分,提高西瓜抗枯萎病的能力。

2017年返乡后,魏瑾便成立合作社,建起西瓜育苗大棚,尝试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半路出家,专业不对口,一开始,也走过弯路。”魏瑾手上不停,边挥刀削苗边回忆。头一年,不懂行,把山东的套路照搬回来。盖大棚、打水井、添设备,秧苗嫁接处理没出错,却栽在了温度管控上。

嫁接完成,一周过后,魏瑾发现,稍一见光,苗就蔫了。不仅叶子干枯发黄,取下夹子一瞧,嫁接部位压根就没有愈合。小姑娘慌了神,赶紧给山东的老师傅打电话,寻求帮助。“一问才知道,条件不同,我这没有增温设备,不能完全按照山东的法子操作。突然降温,我嫁接的第一批9000多棵秧苗全军覆没。”魏瑾回忆。好在及时换了一批苗,加盖毛毯保温,这才没耽误当年的收成。

小小西瓜苗,承载大梦想。如今,在砀山县程庄镇,魏瑾建了6座温室育苗大棚,一茬能出300万棵瓜苗,不仅提供给周边600多户瓜农,还销往四川、浙江、内蒙古等地。曾被村民认为吃不了苦、干不成事的小姑娘,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种瓜能手,不仅将自己学到的嫁接本领教给村民,还为当地瓜农对接了市场。

采访中,魏瑾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是王屯村的老瓜农王彩虹。60多岁的他种了近30年西瓜,自个儿摸索育苗,存活率一直不高。在魏瑾的指导下,王彩虹掌握了新的嫁接方法,种植过程中遇到问题,还会找她出主意。

“这不,他家这批西瓜过几天就要上市了,叫我过去看看啥时候采收甜度合适哩。”魏瑾笑着说,通过听声音、看颜色、尝口感,只要定下采收时间,她就会帮忙联系客户。去年,按照魏瑾的标准采收,老王种的西瓜一亩地挣了四五万块钱。

小山村吃上“旅游饭”

对于95后安徽黄山小伙王俊凯来说,走出大山曾是他的梦想。家乡偏、藏深山、离城远,尽管山明水秀,他却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14年,王俊凯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学习旅游管理。

人生路上,会面临各种选择。令王俊凯没想到的是,北京求学4年,竟改变了他原先的想法,毕业后他决定重返黄山市黟县老家创业。“有一年,同学们跟着我回家乡调研,纷纷夸赞环境不错,让我觉得回来做旅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王俊凯回忆。

2018年,他回到黟县美溪乡庙林村,接手打鼓岭人家客栈后,头一件事就是着手改造民宿。墙面粉刷、设施翻新,小院栽花种草、房间原木新建。在更新民宿基础设施的同时,王俊凯还将从浙江考察学来的经验融入进去。

“房子边改造,我边到处跑,考察外地美丽乡村的民宿是咋做的。不同于以往按房收费的模式,我发现,现在大多是按人头算,还能包吃,省得游客费神点菜。”王俊凯介绍。

13间房干净整洁,民宿环境焕然一新,眼见基础已然打牢,这个距离县城37公里远的景点,又该如何吸引客流?在王俊凯看来,要想拓展客源,还得主动出击。

在南京,他找到过去常来打鼓岭开展户外活动的“驴友”,把新开发的旅游路线发给对方,请他们帮忙推广宣传;在黄山,他成立了一家旅行社,踩点定制一些小众旅行路线,开拓小团队旅行体验模式。

2020年7月,村里迎来首批50多名来自南京的定制游客。客人们到来的前一晚,王俊凯激动得辗转反侧,一夜无眠。“这是个三天两晚的旅游路线,包括打鼓岭乘凉、五溪山漱溪、柯村红色游等,吃住都在村里。我家民宿住不下,还介绍了一部分到其他开农家乐的村民那儿。”王俊凯说,那一次,他提前踩点,现场解说,做足准备,一门心思想把家乡推介出去。

一次次带团旅游,一点点打磨路线,在这个过程中,游客也给他提了不少“金点子”:夏天亲子游,可以准备一些小网兜,让孩子们在小溪捞鱼嬉戏;夜晚空山寂静,可以组织篝火晚会或赏萤火虫。

眼瞅着研学游日渐火热,王俊凯的旅行社瞄准机会,又开发了研学项目。带着小朋友采木耳、挖竹笋、掰香菇,让大家体验乡野生活。“前阵子还有合肥的研学机构和我联系,想来这里开展昆虫研学活动。”王俊凯边说边把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拿给记者看。

自王俊凯返乡以来,打鼓岭景区经营客栈的村民从5户增加到了13户。4月中旬,村民王作风家的客栈营业执照办下来了,这个过去采制茶叶、贩卖山货的中年人,也在王俊凯的带动下开了农家乐。“生意好的时候,家里10间房全能住满,可比过去卖香菇、竹笋挣钱。”指着不远处新盖的楼房,王作风笑得合不拢嘴。

为了避免捆绑消费和恶性竞争,王俊凯牵头制定了打鼓岭休闲农家乐协会规范,统一房价、菜价标准;想着带动大伙一起致富,他就把自己经营民宿的经验分享出去,还给村民介绍客户。从干湿分离要做好到牙膏牙刷得配齐,从房间网络独立安装到每天都要打扫换洗,王俊凯总是细细叮嘱。他说:“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我既然经验多点,就该多做一些!”

蓝莓园圆了“电商梦”

蓝莓园里,戴着黑框眼镜的小伙子举起手机,对准身后一簇簇蓝莓青果,边拍边解说。一旁,工人忙着浇水、施肥,他时不时凑上前去,让师傅对着镜头介绍手上的活儿。

90后朱朕,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也是个“新农人”。研究生毕业后,海外留学回国,5年前,朱朕辞去上海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和农业打起了交道。

初出茅庐,跨界创业,对于农业知识零基础的朱朕来说并不容易。作为合肥虹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市场、做调研、学经验。2018年,他把广西、云南、山东等地跑了个遍。“同样是种蓝莓,我也得做出点花样来,迎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一次参加县里的电商培训,朱朕找到了创业方向。杭州来的老师现场授课,讲述电商前景与方法,一下子打开了他的思路。乘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农产品是否也能插上“数字翅膀”,飞进千家万户?

2020年,抱着闯一闯的念头,朱朕开始尝试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一部手机,一个麦克风,直播间就设在田间地头。从蓝莓生长过程中如何管护,到怎样挑选好吃的蓝莓果,再到蓝莓分拣打包流程,面对镜头,朱朕侃侃而谈,镇定自若。

当然,起初也有令他手足无措的时候。“一句话能重复好几遍,不知道怎么面对镜头。”朱朕告诉记者。拍视频、学剪辑、做直播,他一点点摸索,恰好当时平台又有农产品扶持政策,“慢慢地,不光自己成长了,线上订单也越接越多。市民线上10点前下单,快递下午3点就能送达,去年蓝莓销售额达180万元。”

镜头架起来,产品卖出去。朱朕种的蓝莓,大多通过电商销售。在他看来,线上直播和短视频制作,目的是将农产品推广出去。不少合肥市民通过视频找到蓝莓园,带上孩子前来采摘;也有批发商通过直播发现货源,和他建立长期合作。

谷今朝就是其中之一。在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一家水果档口的他,看到了朱朕分享的蓝莓短视频,便兴起了进货的念头。“去年批发的6万多斤蓝莓品质好、卖得快,今年是第三次合作,我琢磨着扩大订单量,尽可能多收点货。”谷今朝说。

在合肥市北一环路的世纪中心,联合其他乡镇蓝莓种植户,朱朕还开了间肥东农特产品线下体验馆,以蓝莓引流,带动全县其他特色农产品拓宽销路。市民在参观体验的同时,顺带还能捎份农特产品回去。

打开市场的同时,还得改进技术。眼下,朱朕的140亩蓝莓园中,智慧农机随处可见。割草车似卡丁车般在田间驰骋,水肥一体系统能直接控制浇水施肥的量与浓度,这些新农具,都是朱朕采买甚至自行组装的。

“咱们新农人得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过去人工除草两人得干半个月的活儿,现在用农机一天就能忙完。”从海归硕士到农民主播,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尝到电商甜头的朱朕,对未来信心十足。

标签:

THE END

相关热点

6月20日,资本邦了解到,一改上周的强势走势,今日,新东方在线(01797 HK)及新东方(09901 HK)H股股价均下跌。截至港股收盘,新东方在线跌32
2022-06-20 17:29:10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