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范儿
(资料图)
SpaceX 在 Twitter 回应,好像首飞还不够精彩,团队将继续审查数据,并努力进行下一次试飞。
马斯克说过,首次试飞的成功率在 50%,甚至没炸毁发射台就值得庆幸。 不管结果如何,这场发射都是太空探索历史上的重要一章。 夕阳下的星舰. 今晚的主人公星舰,是 SpaceX 研发的、具备划时代意义的火箭,甚至有「人类最强火箭」之称。 它也承载着马斯克的火星梦想。就在最近,SpaceX 官网发布了星舰飞向火星的模拟视频,展现了星舰发射、加注和到达火星前哨站的场景。星舰执行火星任务的模拟视频.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星舰首飞,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接下来,让我们从几个重要的问题切入,快速了解星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为什么是星舰 2021 年 4 月,SpaceX 打败蓝色起源,赢得了 NASA 近 30 亿美元的登月舱合同。 按照计划,SpaceX 将在 2025 年使用星舰,将阿耳忒弥斯 3 号的宇航员送上月球。 为何它会被 NASA 看中,又被马斯克寄予厚望? 目前最高的运载火箭整个火箭系统称为星舰(Starship),总高度约 120 米,由两部分组成: 顶部配备 6 台猛禽发动机的星舰航天器(Starship spacecraft),火箭系统的第二级,高约 50 米; 底部配备 33 台猛禽发动机的超重型助推器(Super Heavy booster),火箭系统的第一级,高约 69 米; 星舰的火箭发射和捕获塔也是世界最高的,高约 146 米。 目前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星舰是 SpaceX 倾尽全力研发的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体积最大、推力最强运载火箭。 星舰助推器最多产生 7590 吨推力,是 NASA 土星五号火箭的 2 倍多。 配备 33 个发动机的助推器. 向火星梦更进一步的火箭星舰的使命是将宇航员、货物等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月球、火星以及更远的地方,对 NASA 重返月球的计划也至关重要。 未来,星舰将能够搭载 100 人进行长时间的星际飞行,还将用于卫星传输、开发月球基地和地球上的点对点传输。 星舰在低地球轨道以外的飞行,需要在轨加注技术,但这一技术还有待研发。 可完全重复使用的火箭星舰是第一个被设计为可完全重复使用的火箭,从而用来降低成本,实现航天飞行商业化。 马斯克认为,这是实现火星移民和其他太空探索所需的关键技术突破。 如果火箭不可复用,那么航空旅行将无法负担,「每次飞行后扔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火箭,就像扔掉一架波音 747 一样」。 如果火箭完全可重复使用,那么每次发射的成本将主要是燃料,星舰的发射成本可能会降至 1000 万美元以下。对于重达 100 公吨的有效载荷来说,每公斤成本不到 100 美元。 模拟视频里,发射台使用特殊机械臂「筷子」捕获助推器. 星舰首飞时间线 4 月 20 日,也就是今晚,是完全组装的星舰首次试飞的日子。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420这个数字和马斯克还有些渊源。2018 年,马斯克提出以每股420 美元的价格将特斯拉私有化,结果惹了很多麻烦。 在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42 则被视作「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 首次试飞预计持续 90 分钟今晚的发射窗口时长 62 分钟,北京时间 21:28 打开、22:30 关闭,期间任何时间都可能尝试发射。预期试飞时间表如下: 其中比较关键的节点是: 助推器和航天器在发射后 3 分钟左右分离。 助推器在第 8 分钟左右,在受控状态下垂直落入墨西哥湾。 航天器则在环绕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后,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在发射后 1 个半小时,于夏威夷附近硬着陆坠入海中。 首飞的失败,将时间表再次清零。 4 月 17 日曾取消首飞因为压力阀冻结,原定在 4 月 17 日的星舰首飞取消,转为「湿彩排」(Wet Dress Rehearsal),流程几乎与正式发射一样,只是最后不点火。 马斯克在当天晚上说,自己学到了很多,先卸下推进剂,过几天再尝试。 在 4 月 16 日晚上的 Twitter Spaces 讨论中,马斯克已经一再预警,对这次发射降低期望值,首飞推迟的可能性很高。 如果我们在出现问题之前离发射台足够远,那么我会认为这是成功的,只是不要炸毁发射台。 过去为首飞所做的准备 4 月 14 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向 SpaceX 颁发了星舰发射许可证,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 对于 SpaceX 来说,这是程序上的最后一步,他们为这盏绿灯已经等了一年多。 在最关键的装备上,SpaceX 自然也筹备良久。 大力出奇迹的助推器SpaceX 对星舰系统第一级的助推器进行了多次测试,包括越来越复杂的静态点火。 今年 2 月的静态点火测试,是首飞前的一个关键节点。 助推器的 33 个发动机有 31 个点火成功,创下火箭发动机同时点火次数最多的历史,因为节流 50%,实际产生 3600 吨推力。 这次试验也 说明发动机依然不够可靠。马斯克对此保持乐观,表示推力足够入轨。 靠爆炸开路的原型机除了助推器,SpaceX 对星舰系统第二级的航天器,也经过了多次亚轨道飞行测试,验证它们能否重新点火、翻转、垂直着陆。 在这个过程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事故、错误和爆炸是常态。 2019 年,SpaceX 对星舰航天器原型进行「跳跃测试」,即将航天器升空一段距离后再在附近降落,飞行高度往往不到 150 米。 2019 年 4 月到 8 月间,它们不断进步,从能够升空,到在 150 米悬停并顺利降落。 跳跃测试. 2020 年 12 月到 2021 年 5 月,星舰原型机的一系列亚轨道高空试飞 5 射 4 炸: 2020 年 12 月,星舰 SN8 达到约 12.5 公里的目标高度,但落地速度过快导致炸毁。 2021 年 2 月,星舰 SN9 没能完成最后的翻身动作,倾斜着砸向地面,又一次炸毁。 2021 年 3 月,星舰 SN10 终于实现垂直着陆,但舰体内的结构被撞坏,几分钟后爆炸。 2021 年 3 月,星舰 SN11 在大雾里强行起飞,因为一台发动机故障而当空解体。 2021 年 5 月,星舰 SN15「神龙摆尾」后平稳落地,虽然燃起了小股火焰,但很快就被扑灭。这次,星舰原型机成功实现软着陆。 SN8. 这次首飞的「 计划外快速拆解 」,也在过去一次次地发生。 在一次次爆炸声里,SpaceX 坚持着「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快速迭代」的思路。不过,SN8 等星舰原型机主要是用不锈钢制造的,说炸就炸也没那么肉疼了。 爆炸是艺术也是科学,它能够带来有用的一线数据,利于快速改进问题。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各个版本之间的技术跨度也确实很大。猎鹰重型火箭发射.
在首次发射猎鹰重型火箭之前,马斯 克预计成功的几率也只有五五开,他在当时说: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将观看一场伟大的火箭发射,或者他们见过的最好的烟花表演。 上一次,他成功了。这一次的失败,也是意料中事。 在此之前,马斯克反复强调了这次发射的实验性质,首次试飞的成功率在 50%,不保证顺利,但一定不会无聊。 Success maybe, excitement guaranteed. 这仿佛就是太空探索的一句注脚。人类经常徒劳无功,但仍然热切地在群星之间探索。 毕竟,太空探索本就是一场兼具瑰丽与冷酷的冒险,就像 NASA 在《为什么要探索宇宙》里所说的那样: 我忧心忡忡地看待未来,但仍满怀美好的希望。马斯克宣布打造 ChatGPT 竞品!OpenAI CEO 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苹果 AR/VR 头盔,可能是另一个形态的 iPad
标签: